有专家分析有望在2月20日左右,确诊人数开始下降;湖北省在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驰援之后,除武汉市之外的确诊人数的增幅已连续六连降;而武汉市也通过对四类人员分别隔离的方式,止住了疫情继续扩大的趋势。此外,各地的治愈率也在不断提高。这些数据表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初步战果。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当前的疫情数据,截至2月10日24时,全国累计死亡人数为1017人,其中湖北974人,外省累计43人。累计非湖北的确诊人数是10980,死亡率是0.4%。广东省的确诊病例1177例,死亡1人(肇庆),死亡率不足千分之一;浙江省确诊病例1117人,死亡为0;江苏省确诊病例515人,死亡为0;福建省确诊267例,死亡为0;山东省确诊486例,死亡1人。
根据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来分析,是否会形成重症或死亡,主要是看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和抵抗力,以及是否有基础疾病,而从内地到沿海地区工作的人主要还是以青壮年为主;同时,由于沿海发达省市的医疗条件较好,一个中型城市有几十个患者,大型城市有几百个患者这样的数量级,还是可以足够应对的。这是湖北之外致死率比较低的两个主要原因。
因此,建议沿海制造业发达的省份一方面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理性分析疫情数据,不应过度紧张,应当积极推进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和服务企业的复工。这方面,可以适当借鉴新加坡的做法,既做好对病例的追踪,控制疫情的传播;又不造成居民的过度恐慌和经济停滞。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尤其是沿海省份制造业十分发达,而珠三角和长三角又是中国制造业的两大中心,对中国的外贸举足轻重,在全球供应链中处于核心环节。因此,拖延复工,不仅对于企业和地方经济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可能危及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地位。同时,拖延复工的时间长了,也会对正常的社会生活带来极大危害,对生活和生产物资的正常供应带来巨大压力。麦肯锡2015年发布的《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研究报告揭示,珠三角之所以经济活跃,与深圳周边两小时经济圈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产业链息息相关。因此,积极推进制造企业有序复工,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珠三角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在复工的过程中,制造企业是主体,但显然也需要劳动力输出和输入地区的各地政府、交通部门、医疗机构和员工自身共同努力,共同履行安全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安全。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有序复工:
1. 分步推进复工。优先安排生产、采购、物流、质检、研发等部门的一线员工复工,其它部门的员工在未来两周可以继续远程办公。
2. 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除了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办公系统之外,其它核心业务系统也尽量转移到私有云或公有云上,便于实现异地协作。
3. 对于劳动力密集的生产线,例如电子行业的总装线,要适当降低生产节拍,加大员工的间距。企业要合理制定生产计划,重点满足关键客户的需求。
4. 在办公楼、车间、餐厅和宿舍均应当及时消毒,核查体温,尽量避免员工聚集。员工就餐时间也应该尽量分开,减少同时就餐人数。
5. 对于厂内有员工宿舍的大型制造企业,尽量实施封闭管理,减少员工外出。
6. 尽量要求返岗员工开具健康证明,或者组织体检排除隐患。实际上查血加CT检查是比较准确的,当然能够安排核酸检测更好。疫情完全缓解之前,员工必须严格带口罩。通过视频监控,如果发现没有带口罩的员工,应该及时报警。
7. 企业还可以设立临时的隔离点,万一出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对于员工出现发热的疑似症状,也要注意甄别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流感还是新冠肺炎。
员工在返回企业报到时,有责任及时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出现任何不适,应当主动报告。对于自身是否密切接触过患者也应当及时查询和报告(比如某一趟高铁的某车厢出现了确诊患者)。
地方政府应当大力支持生产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防护产品和消毒产品的企业加快复工进度,提高产能,确保其它复工的企业员工能够得到有效防护;同时,应当促进当地的物流企业及时复工,便于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的运输;政府应当落实减税降费等补贴政策,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铁路、公路和民航等交通部门应当切实做好旅客旅行之前、旅行过程中和达到目的地之后的检查与防控,对出现症状的旅客及时隔离,尽量封堵住传染源。同时,各地交管部门有责任确保高速公路畅通,避免阻断正常的人员和物资的运输。
当地医疗机构应当与重点企业建立热线联系。对于企业偶发的病例,及时送医;并组织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隔离。
此次疫情明显形成三个梯度,即武汉、湖北(不含武汉)和其它省市,所以复工的顺序也应该按照三个梯度。对于沿海发达省份,不应过于保守,延迟复工。
温馨提示:内容仅供信息传播,供参考.
来源:中华整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