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国林木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5)归口的林业行业标准LY/T 3191—2020《林木DNA条形码构建技术规程》,于2020年3月30日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发布,并将于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LY/T 3191—2020适用于林木DNA条形码的构建,规定了构建过程中的样本采集策略、核心DNA条形码片段选取标准、DNA提取技术和保存、序列测定和编辑方法、系统发育关系构建等技术要求。该标准旨在推动国内相关林业研究采用的树木DNA条形码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国高等植物总数达3万多种,在世界生物多样性分布版图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的陆续推出,对研究中国高等植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许许多多植物分类学家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今,从世界范围来看,经典的分类学研究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削弱,掌握系统知识的分类学家变得越来越缺乏。另一方面,受全球变化和人类破坏性干扰的影响,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严重丧失导致物种基因库的快速缩小。因此,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在了解本地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建立现存植物物种的资源数据库。而标准化的DNA条形码技术规范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快捷的平台。
DNA条形码(DNA barcode)的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生物学家Paul Hebert等人于2003年提出,其想法是通过设计一段较短的DNA序列对动物类群在物种水平进行有效分辨。该技术率先应用于动物学研究领域,随后被引入植物学和微生物学研究。
国际植物DNA条形码联盟(CBOL Plant Working Group)于2009年初步确定并推荐使用的DNA条形码片段是叶绿体基因的rbcL和matK。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叶绿体基因间隔区trnH-psbA及核基因ITS也受到较大程度的关注。
我国的DNA条形码研究紧跟国际发展步伐,在类群(如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较大科研价值的专科专属等)和群落(如在各大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水平上均取得较多进展,但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在林业行业仍缺乏标准规范。
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包含研究机构和高校,涵盖中央和地方单位,具有较好代表性。本标准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
(1)指导构建标准化的DNA条形码资源文库和查询平台;
(2)提供物种水平快速识别和鉴定功能;
(3)重建更加精确的群落谱系关系和跨区域比较分析;
(4)推动植物系统分类、林木资源保护、林木检验检疫等理论发展和技术革新。
温馨提示:内容仅供信息传播,供参考.
来源:中国木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