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冬,我国部分地区PM2.5值居高不下,环境满意指数持续走低。“飞灰漫天飘,污水遍地流,浓烟滚滚冲天际,雾霾任逍遥。”人们这样描述雾霾压城的境况。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出重拳,加强污染治理。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部也在推动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利用,以期通过最小的成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使环境得到休养生息,真正实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建设部等8部委出台的《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的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停止相关单位的统包供热制度,实行市场化、商品化、货币化的供热制度,为煤炭供热退出市场埋下了伏笔。
推广电供暖还须加大力度
在这场转变供热方式的运动中,北京试点在前,推广在前,成绩斐然。
首都核心区“煤改电”工程,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核心区已有超过22万户居民告别小煤炉,用上了电供暖。
以一年户均燃烧1吨煤计算,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2.4万吨,所以治理环境污染,减少雾霾天气必须减少相关煤炭的使用,而为了填补这部分空缺,需要采取新的供暖方式——电供暖。
它的推广为北京地区冬季的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相关单位介绍,原来囤煤过冬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电供暖具有无污染、无腐蚀、无噪音、无辐射、零排放等特性,不仅在供暖的同时让环境得到了保护,而且还减少了相关的人力开支,电供暖,安全稳定,不会出现传统采暖“前后半夜不同温”的现象,这不仅提高了供暖公司的声誉,也让人民生活更有保障。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推广电供暖不仅是立足环保以人为本的长远发展战略,更是立足当下实现财税增收的好政策。这个过程中,企业、政府和人民搭建起“良性生态圈”,彼此支持,达到共赢的目的。
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就当前形势来看,电供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从能源本身来看,电力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家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全有能力供应公众的正常用电,不仅如此,更有“余电”可供国家调配,这为电供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电供暖的无污染、无腐蚀、无噪音、无辐射、零排放等特性为政府所认同,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电供暖会获得政府政策的支持,将有一个好的市场环境,好的发展环境。
再次,相关电力配套措施的完善也为电供暖的发展助力。我国大中城市老电网的改造工程已经结束,供电的持续稳定性得到了保障,而一户一表的记电方式也使电供暖的实施成为可能。
最后,供热体制的改革对于电供暖走向千家万户也有推动作用。相关政策明确指出,传统单位统包的职工用电制度将全面停止实施,供热用户直接向相关企业缴纳费用,真正实现供热的市场化、商品化。这些都是电供暖能够得到广泛推广,不断实现以电代煤的前提。
突破瓶颈求发展
虽然电供暖有广阔的前景,但是立足现实,我们仍然需要看到,电供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一些不足需要我们来弥补。
从自身看,电供暖作为相对较新的供暖方式,技术支持不够,专业人才不足。当前电供暖系统较少,应用领域局限性明显,电供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住房,其他领域的尝试还相对较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翻新,公众需要电供暖提供更多支撑以完善其服务。电供暖是一项综合的技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通晓电力、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等多方面知识才能更好地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力量的不足也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电供暖在一些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但必须通过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来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些优势。”电供暖专家王焕富评价说。相关专家表示,政府的支持是行业发展重要因素,当前环境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采用可持续再生能源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大力推广新能源的使用,在一些重要的环节上因地制宜地做出相关调整,使企业、政府和公众能够和谐共存,真正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完)
温馨提示:内容仅供信息传播,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