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已经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如今,也成为了照明业界的共识。对于照明,我们不再只是纯粹的追求光效或使用寿命,而是考虑人对光的感觉,光对人的影响。
而近期照明圈发布了几款新品,包括三菱“蓝天照明灯”、三星“人本节律照明”LED器件以及戴森“日光追踪”智能灯等均是从“人”本身出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照明“黑科技”。
一、三菱“蓝天照明灯”
近日,三菱电机研发了一款名叫Misola的蓝天照明灯。该灯具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深蓝色面板来模拟蓝天,感觉像是房间里有个透明的天窗,能够让房间变得明亮温暖,减少压抑感。实际参观的岛国记者表示,如果不特意提示的话,根本发现不了这是灯。
天空之所以看上去是蓝色的,是因为当太阳光撞击大气中的细小颗粒时,波长较短的光更容易散射,只有波长较短的蓝光在可见光中散射。这种现象称为“瑞利散射”,而Misola也正是基于这点而开发的。
据了解“misola”的亮度约为3900流明,几乎与办公室的网格照明相同。色温与普通家庭的吸顶灯的日光色相当,并且被照物体看起来不会发蓝。该款产品预计将于今年10月投放市场,在日本地区的零售价格为68万日元(约合4.42万人民币)。
二、三星“人本节律照明”LED器件
三星电子近期推出首款“人本节律照明”LED器件LM302N。
LM302N系列采用精心创建的光谱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帮助人体调节褪黑激素水平,改善睡眠质量;它还可以改善照明对人的“非视觉生物效果”,使人能在日常生活中精力充沛和充分放松。
三星电子LED业务团队高级副总裁金彦洙表示,三星 LM302N 不止仅限于视觉识别的基本照明功能,更加改善了照明对人体的非视觉生物效应。“我们的LED解决方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以人为本的应用方式,用人工照明来提高生产力和放松度,更有益于现代室内的健康生活方式。”
★M/P Ratio: 光谱中非视觉效应与视觉效应的比值,数值越大,越能有效的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
★MDER: 基于标准照明体 D65 的光谱非视觉效应与视觉效应的比值;
三星LM302N系列产品分LM302N-DAY 激励型和LM302N-NITE放松型两种。LM302N-DAY 激励型,白天可提高兴奋度;LM302N-NITE放松型,夜晚可增强放松度。所有产品均为3030标准封装尺寸,可便捷的应用于各种照明设备中。这两种器件也可以组合在一个灯具中,以帮助人们调节身体24小时的自然昼夜节律。
目前,LM302N系列LED器件已量产。
三、戴森“日光追踪”智能灯
3月2日,戴森在上海发布了全新产品Dyson Lightcycle Morph照明灯系列。
用户可通过戴森的应用程序调节情景模式、色温、亮度,实现个性化照明,根据用户的照明需求、年龄、心情和本地日光智能调节灯具的输出光源,不过这些对智能灯来说只是标配。
更厉害的是戴森新款灯具具有日光追踪功能。 该灯具集成了32位微控制单元(MCU),会基于时间、日期及 GPS 信息,不间断解析数据计算当地日光色温和亮度变化。数据传送至光学驱动器后,再由3枚暖光LED和3枚冷光LED调节色温和照度,为用户提供合时、合地的理想照明。
此外,它的寿命长得惊人,凭借着热管技术,戴森承诺该灯具的照明质量保持60年,但是售价也贵得惊人,台灯和落地灯的售价分别为4490元和5990元。
上述款照明黑科技,有些已经开售,有些已经进入量产阶段,还有一款照明黑科技虽然仍在设想阶段,但依然让人感到震撼,它那就是——人造月亮。
四、人造月亮
“人造月亮”这一设想并不是中国独创,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科学家就已经开始了此项实验,由于俄罗斯国土多处在严寒的北方,日照时间与强度都不足,于是科学家想利用一面镜子固定在宇宙飞船上用来照明,并估算亮度是自然月亮的10倍,俄罗斯虽进行过几次实验,但均未获得成功。
1999年2月4日,俄罗斯和平号上的宇航员试图展开反射镜上面的长达25米的太阳能电池板,但无奈天线莫名其妙地打开了与电池板缠在了一起。俄罗斯太空飞行控制人员称,“人造月亮”计划功亏一篑。
据报道,四川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参与的“人造月亮”项目拟定于2020年将首颗“人造月亮”发射入轨,计划在2022年初步将3颗“人造月亮”发射入轨,在500公里以内的低地球轨道上运行,并开展验证性实验。
届时这3颗“人造月亮”将交替运行,可实现对同一地区24小时不间断照射,反射的太阳光可覆盖地表3600-6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光照强度最大将是现在月光的8倍。如若成功,一年可节省12亿电费!
不过,有些人对此提出了质疑。人造月亮是一种严重的光污染,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动物的活动规律,而且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正常休息,打破自然规律的行为恐怕不会是什么好事情。
但人造月亮是人类的一次大胆的设想,科学家并不会盲目的就去做,毕竟投资也是很大的,未来是否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证。
温馨提示:内容仅供信息传播,供参考.
来源: 中国照明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