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1994年深圳一两家公司代理美国X-10智能家居产品算起,智能家居已经发展了超过二十年之久。经过了2014年智能硬件元年的投资热潮,2015年绝对算得上智能家居“井喷”的一年,不管是IT和家电大佬还是创业者,都在进行着布局。
然而,另外一种声音也一直存在,智能家居产品“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让很多人对智能家居都看不清方向。二十年了,固有的成见已然形成,是时候该抬头换个角度来看看智能家居前面的路了。
先讲一个比较古老但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19世纪中期,欧洲某地,一位名叫拉尔夫的货运马车商人,因为不服新诞生的驾着浓烟呼啸的火车抢夺了自己的生意,于是向火车商人发起了赛跑的挑战,他要凭借良马战胜这头看起来笨重的钢铁怪物。结果可想而知,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然来临,纵使你再怎么奋力抵抗也无济于事。这就是在火车面世初期,马与火车的故事。说到底,马车商人会做出如此的举动,是他还停留在马车这一维度去看待问题,他以为这只是马奔跑速度的一次提升而已,却没想这是将马车扔出时代的舞台。
Uber似乎在诞生之初就遭遇了这个故事的重演。最能容纳创新的美国也不惜用法律来阻止Uber,而中国的出租车司机们也掀起过一轮一轮的反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因为这些反抗者仅仅把其当成一个纯粹的打车或者租车软件。我曾经分析过Uber在中国能否避免当年eBay被淘宝干掉的命运,关键就在于Uber站在哪个维度看待这个竞争。如果Uber扛起分享经济的大旗,那么还在打车这一领域竞争的那些对手都会输的一塌糊涂,这就是不在一个维度的马车和火车竞赛的必然结局。
反过来说,如果Uber只纠结在打车的体验改造上,必然会被国内的滴滴联军干掉。用户对于打车的确有很多痛点,但对“更好的打车”的想象空间却很有限。
谁能率先用产品来突破用户的想象,就能获得用户的尖叫,最终成为一个时代的引领者。
这是整个思维的变化,完全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市场,而不是仅仅去比拼谁的体验做的更好、成本更低、服务更好。
智能家居现在就需要这样一个不同的角度。我们看到创业者一个劲涌入进来,在用户体验、制造能力、价格、服务等方面展开厮杀,同质化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然而,等大家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发现买单的用户不多,看起来就是一场创业者们自己的狂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窘境?我觉得根本原因在于创业者一直在做家居的“改良”,没有超越用户的想象空间。
没有出现火车之前,马车的速度一直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到“改良”,但是这种所谓的“改良”只有少数人会有需求或者去体验,大多人不会去要求这种速度。因为即使快一倍的速度,对于一个每天出行范围在十公里以内的人来说,为何需要一辆每小时能快跑一公里的马车呢,何况还要为增加的这点速度而承担额外的费用?
腾讯对智能家居的现状做过一次用户调查。用户对智能家居产品接受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实用性差、功能简单、体验效果不佳、价格过高”,总结起来讲就是觉得花钱买智能家居产品并不值得。
怎么突破用户的这种心理?我认为唯一办法是必须跳出马车与马车的竞争,升级到马车与火车的竞争。
我们需要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对待这个市场:从生活出发,给用户提供在家居空间的智能生活,重构出一种新形态的生活方式。个人生活习惯其实早已被互联网彻底改变,但是家庭生活环境的变化却几乎没有,实在显得太过滞后。现在智能家居产品基本上都是以互联网或者物联网技术为导向,去改造传统的家居产品,而对用户生活环境与之生活方式的适配上没有任何关注。
以智能电视为例,其一度被当做智能家居的入口,引发了激烈竞争。有位朋友买了房,装修的时候问我买一台小米电视如何。我反问他为什么想到要买这样一台电视?可以联网看电影。
的确,家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娱乐”,过去这种娱乐主要是通过电视承载的。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娱乐的承载方式已经变得种类丰富了,人们停留在电脑和手机上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电视。那么实际上智能电视的竞争应该转化成了家庭娱乐的竞争,也就是家庭娱乐的方式要改变。然而几乎所有以智能电视作为智能家居突破口的创业者都试图通过改良电视来给用户带来了更多娱乐,比如联网玩游戏、看电影。
虽然这些电视取得了一定销量,但是吐槽甚多,且其附加的智能功能被使用的并不多,反而是像解决了遥控器不好找的问题这类产品获得了用户认可。由此可以预见,智能电视的竞争,最后又终归是电视机的一次廉价革命而已。
那么,真正的“智能电视”应该做成什么样?家庭的娱乐中心。
就拿电影来说,为什么我们要去电影院?如果在家就可以享受电影院的体验,你还会愿意忍受拥挤、排队吗?有创业公司推出了家庭影院产品,不管是在客厅还是在卧室,一面白墙就能构造一个影院。当然现在存在的不足是,这样的产品总是和电视去比,却没有朝着成为娱乐中心的路上不断前进。
我们再看现在很多的智能家居产品,完全是基于产品功能出发,是告诉用户有了这个产品,你能怎么生活,而不是说你应该怎么生活,我们给你做这样的产品。我认为这就是用户吐槽现在的智能家居产品不接地气的根本原因。
假使有一家做好了家庭影院产品的公司,下决心搞定内容,并配套推出类似可以随着电影而变化颜色、亮度的智能LED灯等周边的产品,就能牢牢占据家庭娱乐中心这块市场,进而向整个智能家居挺进。
这其实触及到的是智能家居现在最核心的两个问题:做平台还是做单品?做终端用户,还是做开发商物业?
很多创业者在这两个问题上无法定夺,只能采取跟风的做法,做单品同时怕错过平台,做平台又面临市场长久的缓慢响应,因而只能单品和平台一起抓,然后一边等待风口的到来,但是多少人都等不到。再者,做终端用户不顺利,现在又都走向了开发商,其实起步早的
智能家居公司已经在这个市场折腾多时而无效果。
要破解这个困局,一定要站在家庭生活方式变革这个维度上来。
比如现在有创业者做智能厨房,也有创业者做私厨服务,但是就是没有一个创业者将这两者都做了。我觉得厨房在家庭中的最理想形式就是家庭的星级餐厅。因此,光通过厨房家电的智能化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降低享受美食的专业门槛。
一个是私厨服务,另外一个就是智能帮助下的美食制作,这都是智能家居的明显优势。可惜的是,当前和厨房有关的智能家居还在围绕远程控制电饭煲、冰箱什么的在鼓动用户,会做饭的用户才不会在意那么几个小动作,因为她们爱好的是制作美食的过程,而不会做饭的,可能电饭煲都没有,谈什么智能。
再比如逐渐流行的房屋分享式租赁,其实要解决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授信。
要把自己家的房子分享给他人,而且是自己不在家,安全当然最重要。现在房屋领域的这种分享就很大程度受阻于这个问题,这样服务的创业公司一直没有很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如果其与一家
智能家居公司合作,在初期以利润分成的方式给用户家中标配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一些比如房屋授信之类的服务,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这就是通过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来让用户走向新的生活方式,单一的产品或者平台肯定无法做到。
要打开智能家居市场的局面,就必须站在用户生活的未来趋势上来思考联动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创业者,如果去走家居产品“改良”这样一条路,失败的概率就很大。而换个角度,站在改变生活方式这一维度去思考竞争,走向成功的几率就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