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是人类最古老的社会活动之一。
如何开会,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
简单的会议只需要与会者聚在一起进行口头讨论;对于复杂的会议,需要使用各种设备来实现声音放大和传输、文本和图像显示,甚至远程视频通信...
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见面,人类不断的走来走去,绞尽脑汁。
所以,从最简单的黑板到投影仪,从会议白板到复杂的会议系统,再到最近流行的智能屏幕,会议室的“革命”从未停止过。
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疫情刺激下的远程办公,把智能屏幕带到了风口浪尖,把会议室的“革命”带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智能屏幕不是高端电视吗?为什么用了就回不去了?
智能屏幕“回不去”的主要原因在于解决了会议现场的很多痛点。
比如有几个演讲者的方案需要演示的时候,智能屏幕就省去了投影仪时代切换设备和反转文件的繁琐过程。无论该方案存在于电脑、平板还是手机中,都可以一键投射。更何况音箱还可以反向控制,大屏幕控制小屏幕直接在智能屏幕上翻页。
比如在项目需求会或者培训会上,需要板书的时候,智能屏幕变成了可以记录的黑板,算是与时俱进,跟上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以上只是在方便性和交互性方面的体验升级,通过功能的演进,挖掘了会议场景中对更细粒度的需求。
如果有视频会议的需求,那么智能屏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会议神器。
按照传统做法,一个DIY会议系统除了不可缺少的大屏幕外,还需要配备摄像头、音箱、麦克风等硬件。这些物品比较丰富节俭,便宜的都可以收2万左右。如果没有预算上限,拨个十几二十万是正常的。
“智能相对论”发现,价格不是DIY会议室最大的障碍,但最讨厌的是把这些大大小小的硬件组装成一个系统,还需要算上各种系统的施工布线、安装等“额外”工作。
与顶级会议系统相比,智能屏幕可能有一些缺点。但是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说,智能屏幕是开箱即用的,价格也不贵。性价比太高是自然的。
为什么华为和联想在混合市场中脱颖而出?
统计显示,全球200多平方米、可容纳150多人的大型会议室有2000多万间,中国有300多万间;世界上有1亿多个中小型会议室,中国有3000多万个。
虽然投影仪仍然是目前会议室中使用最广泛的设备,但是随着LCD拼接屏、小间距LEDs、会议白板、企业智能屏幕等产品普及率的提高,假设全国3000万个会议室中有50%配备了企业智能屏幕,而且都包含了数十亿个市场。
据奥威瑞沃等机构预测,未来五年商业市场将以每年13-16%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545亿元。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厂商在企业智能屏幕市场上争夺食品。
如果把企业智能屏看成一台大型平板电脑,以上玩家都有自己的专长优势,可以赢得一些特定用户的信任。但是企业智能屏幕只是一个大平板吗?
从表面上看,面板是企业智能屏幕的最大部分,也是供应链上游的面板企业和电视企业进入智能屏幕市场的主要逻辑。但是隐藏在面板之外的企业智能屏幕,至少有三种能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分别是芯片、算法和AI。
就像芯片是手机的核心硬件一样,由于企业智能屏幕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图形计算和AI计算,视频会议时需要音视频编解码,所以芯片在企业智能屏幕中也很重要。从企业智能屏幕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芯片的自主研发能力是拉大企业智能屏幕产品差距的决定性因素。
功能上有明显区别。很多大屏幕产品需要内置OPS(其实就是一台PC),720P视频会议只有安装第三方软件后才能启动。而拥有自主开发芯片能力的智能屏幕产品,一键就能推出专业芯片加速的1080P30FPS智能云会议,影音效果远超软件解码的视频会议。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算法。
并不是说有了专业的音视频编解码芯片,企业智能屏幕就能获得良好的音视频和云会议体验。如何充分发挥这些芯片的全部实力,还需要算法匹配。
但现在的问题是,虽然芯片和算法目前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但两者之间的适配却不是普通厂商能做到的。原因是中小厂商的云会议系统也来自于“代购”,不掌握核心源代码,自然无法充分发挥芯片和算法的能力。
至于系统级的优化能力,比如在商用大屏幕上做触控交互时如何实现手机触控那样的低延迟,除了在硬件层面不断添加代码和堆叠素材,算法要求更高,需要深入底层驱动和操作系统层面,国内只有少数大型工厂有这样的实力。
最后,如何将更多的创新功能整合到企业智能屏幕产品中,也是对智能屏幕厂商AI能力的考验。
综上所述,各方面都没有核心竞争力,数据参数漂亮的系统集成商最先被踢出头赛团队;其次,面板和电视厂商的竞争优势不外乎面板和对大屏幕的了解。
我们来看看几个即将入行的科技公司。
联想的优势在于其作为老牌ICT设备服务提供商和信通技术运维服务提供商的庞大而丰富的PC用户群。基于PC的智能屏幕生态系统可以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把握场景痛点。特别是联想在ICT硬件领域多年积累的R&D经验和技术,可以直接复制到智能屏幕产品中,所以联想的智能屏幕产品在诞生之初就可以玩得很好。
至于三星和华为,两个玩家从芯片硬件到算法再到AI都有全栈能力,尤其是华为,其算法和AI能力是整个智能屏幕轨道上最高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面板虽然是智能屏幕的“脸面”,但它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并不是很高,智能屏幕产品的评价标准掌握在拥有芯片、算法和AI能力的
科技企业手中。
这也是华为和联想长期不进入市场的原因之一,但产品一经推出,就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当会议室的“革命”沉没时,智能屏幕还需要做什么?
“我看到一些亲发的朋友,还有投影仪和白墙。我恨不得送他一个华为企业智能屏幕。”
这是一个华为企业智能屏代理在自己朋友圈的吐槽。
虽然是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的意思,但也反映了目前的市场情况,智能屏幕的市场接受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原因无非是价格。
用户社区有两个极端。
一类用户有非常大的视频会议需求。与专业的会议系统或者DIY相比,企业级的智能屏幕不仅在功能上有明显的优势,而且非常贴近人民群众。所以,这些企业用了就回不去了;另一类用户对会议场景中的功能要求不高,数以千计的投影仪也很受欢迎,自然就不会有动力去替代数万个企业级的智能屏幕。
平心而论,在硬件成本上,几万块的大屏幕灯价格并不算贵。用户仍然坚持使用“上一代”投影仪的原因之一是,智能屏幕在功能创新上没有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缺乏更换的理由。
此时,企业智能屏幕玩家至少需要完成两项突破。
第一,坚持不懈的行业教育,但是用过智能屏幕的人“回不去了”,所以如何让用户迈出使用智能屏幕的第一步是非常关键的。这不仅会检验智能屏幕厂商营销方式的创新,也会检验厂商在降低智能屏幕门槛方面的操作。
第二,采取切实措施进行功能创新。由于现有功能没有打动用户,技术会进一步下沉,会议室的痛点会梳理的更细致。特别是随着5G技术的发展,我们将探索5G+,AR,传感器,以及终端和云服务的融合。在不断的进化下,就像智能手机淘汰了功能手机一样,智能屏幕总有一天会把swing用户拉进自己的阵营。
温馨提示:内容仅供信息传播,供参考.
来源:亿欧